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社会
全球首只塑化大熊猫亮相天府广场 “复活” 讲述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 2018-04-25 17:24 来源: 中国巴蜀在线 字体: [增大] [减小]

摘要: 基于生物塑化标本技术运用而重新“复活”的卧龙大熊猫“新妮儿”25日来到成都天府广场,以塑化而成的标本亲身说教,向大家介绍自己:我是素食主义者吗?我有几个指拇等大众关心而又未知的问题。
      中国巴蜀在线四川成都4月25日讯   基于生物塑化标本技术运用而重新“复活”的卧龙大熊猫“新妮儿”25日来到成都天府广场,以塑化而成的标本亲身说教,向大家介绍自己:我是素食主义者吗?我有几个指拇等大众关心而又未知的问题。

      作为这场特殊国宝展的主办单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希望用科普展览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科普大熊猫知识,宣传大熊猫保护,提高公众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

      

      “我”是全球首只塑化大熊猫
      2016年2月,“新妮儿”因患十二指肠梗阻(高位肠梗阻为致死率较高的疾病),经过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专家十余天的治疗抢救,无奈还是离开了大家。
      大熊猫离去让大家感到痛心与惋惜。惋惜的同时,如何攻克十二指肠梗阻等威胁大熊猫同类的疾病,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幸运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新妮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回归:大熊猫塑化标本在生命奥秘博物馆隋鸿锦教授及其团队的支持下,四个不同的“新妮儿”以“皮肤、肌肉、骨骼和内脏”的全新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并向大家展示大熊猫家族的演化、生理结构和生命的奥秘,便于大家对大熊猫内部结构的进一步了解及医疗培训。

      

      全新的“新妮儿”有话要说

      生物塑化技术是一种可以把生物组织保存得象活体一样的特殊技术,广泛应用于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展览馆展示等多个学科和领域。目前许多动物及人体的科学研究和科普展示都得到了生物塑化技术的应用。通过生物塑化技术重新呈现的“新妮儿”,在展示出大熊猫可爱模样的同时,还可以展示出它们的内部结构,更好地揭示了大熊猫的演化和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向公众普及生物知识。

      

      据了解,“新妮儿”此番再次回到“故土”,将在家乡天府广场这个人流密集的地方开展公益性科普展览。作为感恩大伙儿平日给予大熊猫照顾的一种“回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也将选择免费公益性的方式与大家及国内外游客见面。在这里,大家既能听到生命奥秘博物馆科普讲解员的专业科普讲解,也有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以及由志愿者组成的小小讲解员们提供的现场科普知识服务。

      

       家底——
      作为一种800万年前就存在的远古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是佼佼者,更是现在仅在中国存在的亚种,同时熊猫自古就被古人发现并记载下来,因此大熊猫作为中国的符号,有着超越物种本身的价值。
      此次公益活动,大家不仅能看到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更能通过内部结构了解大熊猫。例如大家最为关心的大熊猫究竟是不是“素食主义者”这一问题,从解剖结构上的特征显示,“新妮儿”与肉食动物是一致的,所以大熊猫原以食肉为主,后因环境的变化改吃竹子, 属哺乳动物中的食肉动物。大熊猫的肠道经过演化,只有体长的4到5倍。而为了适应素食生活,它们的身体结构也发生了转变,手部已经产生了6指。
      生命博物馆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入了解大熊猫,希望未来能参与更多的公众科普活动,科普更多知识,唤醒更多人对大熊猫的关注与保护。
                                                                   文/阚文敏    编辑/吴菲
发表评论5 喜欢
看不清?点击图片更换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运营机构|网站声明
投稿邮箱:bashuol@163.com 24小时值班热线:13008332538/15928542182 QQ:1374707411
Copyright © 2006-2021 Bashuol.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渝ICP备15006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