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数年,创作咏竹诗词百首之举,已近尾声,而创作诗书画印四合璧之精品工程正在实施中,预计三年完成。
自唐代王维开启以诗入画,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模式就成为了历代文人画追求的审美境界,题画诗相应成为了文人画中不可缺失的有机组成部分。之所以文人画少不了题画诗,这与文人画的艺术追求以及文人画家自身的素养紧密相关。
中国画的核心价值是以写见意,写意讲究笔墨变化,追求画面及物体的神韵、气势、意味等,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以纵逸的笔势,淋漓的水墨,寄豪情于笔端,托胸志于物态,挥洒激情。代表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与哲理所构成的审美艺术观,从形似到神似再到气韵,最后形成诗、书、画、印相融合的文人画体系。
顾绍骅的艺术思想提出:中国画的发展必须依照“中国方式”——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诗、书、画)为一体的观点——“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和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无知堂咏竹
孙友军
之一
尘心幽梦一竹禅,
悟墨余兴法自然。
放胆非非似无知,
吾写泮桥乃佛缘。
——岁在丙申正月孙友军字“泮桥”、号“一竹禅悟”于海南四季春城无知堂。
之二
无知堂前万竿长,
浮青溢翠映书香。
融入琳琅春随意,
心声绿韵共芬芳。
之三
东坡居处影分明,
节亮心虚质自清。
爱竹人家有雅韵,
当窗时有一枝撗。
之四
一日不可无此君,
空山隐士亦情真。
自守岂惟当如竹,
要种人间处处春。
之五
翠竹千竿临晚风,
和风四时节不同。
当胸常驻六法趣,
变换随心禅意中。
之六
无言凝翠可喻道,
明节虚心殊理深。
灵悟世人长对此,
凌云莫负一片心。
之七
风吹劲节千杆动,
瘦健影疏微雨歇。
四时好景呈新态,
高标虚怀堪气节。
之八
窗前几种幽篁青,
不待花果自可人。
但使长年生气在,
何须红艳满庭馨。
之九
古道新风写快哉,
诗情画意共登台。
几番韵味幽深处,
佛字组叶放纵来。
之十
渴笔画案我亲裁,
佛叶纷纷天外来。
泼墨文人情意处,
断崖悬璧任竹开。
十一
佛字新法组叶成,
奇精玄炒境渐深。
通连众脉密疏处,
画外无语听禅音。
十二
细赏园中青竹枝,
退归窗下漫题诗。
工掘欲忘无奇句,
只寄梦中一点痴。
十三
潇潇多得竹两竿,
节下又添几笔兰。
昨夜偶听风雨过,
前庭犹秀露阑珊。
十四
北风凛冽正岁寒,
展纸呵毫下笔难。
聊写数杆清廋竹,
低吟浅唱可取暖。
十五
雪竹荒寒妙若神,
清光冷照寂无声。
禅机应从画中悟,
天籁无尘话古今。
十六
挥笔在案写竹情,
悬崖奇石山如神。
泮桥墨法新创意,
兀枝佛叶杆虚真。
十七
高风亮节在石乡,
三贤君子立寒阳。
万紫千红竞烂漫,
长风独在傲冰霜。
十八
一枝青竹到轩中,
凡尘顿觉一洗空。
我愿此生长伴竹,
心中无垢写禅风。
十九
铺天盖地画竹来,
雨覆云翻随性栽。
不泥古今画技重,
巧笔禅境佛字排。
二十
出土有节到天涯,
惟独入庭小闲家。
结义梅松同俠义,
三友君子世人夸。
二十一
东坡宁可食无肉,
一日不可居无竹。
当面我爱翠屏立,
九域更期山川如。
二十二
直笔一竿画破天,
佛字入画翠云间。
我师板桥心灵墨,
欲作高风亮节先。
二十三
寒荒雪竹妙如神,
冷照清光寂无声。
禅悟一瞬须细看,
红尘天籁话古今。
二十四
无知堂前万竿长,
溢翠浮青笔畅想。
融入琅琅春风里,
书声绿韵一体香。
二十五
写竹园中寻本心,
枝枝叶叶总关情。
临轩似有清凉意,
开卷如闻风雨声。
二十六
一枝长笛随取来,
高奏人间正气生。
且采枯枝扎扫帚,
扫清阴霾是乾坤。
二十七
佛字组叶新法成,
布局精巧浅间深。
众脉贯连密疏处,
无我之境有禅音。
二十八
胸中青篁万种姿,
尽为昔日写生时。
自号无知新写竹,
凌风尔是第一枝。
二十九
团团簇簇小楼东,
雨沃琼华翡翠浓。
莫言寒冬萧瑟甚,
风摧雪虐劲拔枝。
三十
清竹一杆到轩中,
便觉尘气一洗空。
我愿此生长伴竹,
心中无垢化清风。
三十一
新风古道写竹来,
画意诗情共登台。
韵味几番深幽处,
禅机竹隐更开怀。
三十二
虚心立石到天涯,
节节高升不自夸。
直到天边归去来,
性自清淡不爱花。
三十三
此画清新趣味真,
一如板桥好精神。
淡泊名利轻尘物,
写竹题诗奉世人。
三十四
常人墨竹五彩色,
唯有东坡七色分。
寄寓世间多纷繁,
平常胸臆正直心。
三十五
写竹即如作小诗,
删去繁冗就简枝。
非似而似真韵凝,
生时便是到熟时。
三十六
研墨临窗寻禅意,
竹声雨里抚瑶琴。
此时对景无尘扰,
但觉诗风拂我心。
三十七
书生画案亲手裁,
组吓佛字心上来。
墨客文人情意处,
石岩悬璧种竹台。
三十八
不可一日无此君,
逸士山阴情亦真。
岂惟自许当如竹,
人间当种满天春。
三十九
画竹插天盖地来,
翻风复雨笔头裁。
我今不肯重人法,
禅境写出佛字来。
四十
合度轻浓天自成,
高标虚怀最可人。
不教烟雾迷名节,
常伴明月做诗魂。
四十一
青竹一丛到轩中,
尘气便觉一洗空。
我愿此身长伴竹,
心中无垢写禅风。
四十二
古道新风写竹来,
诗情画意共登台。
几番韵味幽深处,
佛心组字禅叶开。
四十三
风生云湧荡气空,
一样绿阴山千重。
写入将来诗人卷,
风前雨后各不同。
四十四
琉疏培嵝数竿竹,
舞态临风情独殊。
酒意三分七成笔,
斜倚瀟洒不用扶。
四十五
风吹竿劲摇曳竹,
廋健疏影垂雨露。
好景四时新态呈,
高标绝堪气节殊。
四十六
虚心如竹形中空,
有象无我两从容。
直上凌霄三万丈,
冰霜雨雪笑狂风。
四十七
天生翠竹耐冬寒,
凌厉枝枝映雕栏。
专为幽人君与契,
无言相对意自闲。
四十八
强欲题诗难得诗,
偶生灵悟辄为词。
开帘见竹生情趣,
引我幽情心唱枝。
四十九
花开不过朝夕至,
斗妍争芳一苦春。
坦荡翠竹灵气在,
青春永驻四季新。
五十
青枝晞露阁间横,
照得和光影分明。
最是浣花溪畔竹,
风中咏叹动诗人。
五十一
法无定法又如何,
识得其中变化多。
雨沐风摇形不定,
挥毫泼墨是婆娑。
五十二
一番细雨洗芳尘,
瑞日融融气象新。
数枝修竹亭玉立,
正宜裁取赠青君。
五十三
小园芳径独徘徊,
清影独爱无尘埃。
有似一人解寂寞,
风摇知音过墙来。
五十四
平生劲节久知名,
万叶千枝无限情。
道德文章皆入化,
四时风雨作清声。
五十五
春雨摔打节自明,
无物空心浩气清。
幽竹并非凡尘物,
诗家精气最有情。
五十六
恶雨轻可摧弱草,
严霜未必折高枝。
君看蜀岭隆冬竹,
风摧雪虐挺且直。
五十七
强欲求闻那得知,
霈然自有今声驰。
虚心明节行之本,
研墨临窗写竹枝。
五十八
剪除荆棘洗尘埃,
园中翠竹意中栽。
长青所爱好生趣,
春去不愁归复来。
五十九
风和日丽宜着笔,
青山绿水便为家。
案前三品葱郁竹,
却胜西苑二月花。
六十
竹饮山泉身影清,
皆缘写意爱竹情。
汗青但著诗书史,
绝弃沽誉虚钓名。
六十一
新篁映苍苔,
总是春风吹。
甲子复甲子,
莫言岁不归。
六十二
九转丹成不自知,
全凭面壁练多时。
看来不费分毫力,
巧写青篁挺拔枝。
六十三
文以载道志向明,
相重以心有真情。
笔墨君子从容写,
清风缕缕起风声。
六十四
临水依轩倩影横,
佛叶流韵涧风清。
得来禅意赠君子,
清静空竹画里行。
六十五
常得闲日园林过,
每见幽篁漫咏诗。
庭苑薜涛曾相见,
青翠还似岁寒时。
六十六
沐雨迎风出韵新,
冰雪以从见精神。
挥毫万卷成竹在,
百态千姿自可人。
六十七
潇潇风雨若涛鸣,
离离芳草映枝条。
雾绕烟笼是常事,
虚怀劲节自清高。
六十八
几次三番欲写竹,
近日营生少暇时。
临纸忽来西风劲,
忆借天公舞晴姿。
六十九
青青秀竹劲节长,
一叶一枝细裁量。
腾挪青云身若许,
凌霄高处堪自强。
七十
风雨作罢放天晴,
健毫于手林下寻。
百态千姿随取意,
修竹写就万般情。
七十一
寻幽觅篁无知堂,
信笔慢扫烟雨状。
垂枝压叶春风少,
莫羡东施乱模仿。
七十二
承露新篁润劲枝,
吾喜独爱绝尘姿。
每从秀色高格看,
载理揆情待人思。
之七十三
落笔万状应如生,
点缀素纤腕不停。
浓焦写叶轻淡背,
半风半雨调和鸣。
七十四
画竹微醺风雨鸣,
似闻笔下潇潇声。
宾朋勤劝杯中酒,
启我诗思添画情。
七十五
随心写竹不求工,
怕落前人窠臼中。
物外拈来妙禅境,
枝枝叶叶是清风。
七十六
数竿修竹纷披翠,
梢云笼月如寄思。
自秉灵虚标直斡,
不随妖艳斗繁枝。
七十七
清波化龙向天际,
哪教棲凤宿雾迷。
漫忆潇湘江畔路,
多惭管氏染毫时。
七十八
词章雅比降云楼,
易代风光且未休。
笔下琅玕成隽品,
祇憐高节未能留。
七十九
扎根千尺云捂叶,
楚楚春风枝条依。
昨夜前窗心打雨,
铅华洗尽见玉枝。
八十
青竹不言,
其心通天。
绿竹不语,
其叶知地。
墨竹不诲,
其意达人。
八十一
江村十里百竹林,
明年新笋已成荫。
避暑偶因携扇去,
虚怀坐对惬意心。
八十二
虚心立石到天涯,
节节高升不自夸。
直到天边归去来,
清贫出世不喜花。
八十三
高风亮节在石乡,
三贤君子立寒阳。
雨雪风晴长在理,
百回千转傲冰霜。
八十四
石崖悬岸几竿竹,
伴奏清风暖气吹。
难能与君交故旧,
胸怀无量学红梅。
八十五
叶翠杆直又虚心,
能结笑颜迎彩云。
凌空飘然与人趣,
墨客文人笔下耕。
八十六
豪端瑞气凝彩霞,
一展虚管诗进家。
四时不分寻感悟,
倾心独创写佛法。
八十七
潇潇风晚影摇轻,
无限情思月下行。
翠叶高节天阙去,
深深根下石崖城。
八十八
未曾出土便有节,
登上高天性毅坚。
雨叶风枝尢显翠,
笙歌箫曲独占先。
八十九
梅松老友伴岁寒,
悬崖临风几重山。
园内百花凋零后,
飞雪影摇两相看。
九十
风细月明晚生凉,
修然新枝度暗香。
幽兰佛竹生静气,
和风朗月喻潇湘。
九十一
写意墨竹忌太真,
似与不似见真心。
只须留得清白在,
何必枝条满挂身。
九十二
竹有君子意,
经岁长无冬。
高节傲凌霄,
化为佛心空。
九十三
七十阳春雨化风,
禅意万竿情正浓。
岁月不逾参佛道,
人生当信仙家逢。
一一岁次庚子吉月旅居世界长寿之乡澄迈四季春城南山轩宅家避疫,恰逢七十大寿,赋诗一题,建军兄随即相复,一唱一和以为铭记。(友军)
庚子雨水又逢春,
水韵墨竹风伴云。
寿诞七旬童颜叟,
佛语禅境化空灵。
一一庚子二月初十日,逢吾兄无知堂主孙友军七十生辰,其时旅之天涯海南岛,居于长寿四季村,宅以避疫而痴心依然,笔刻汉碑寻古,水墨佛竹参禅,更自吟心迹,知命乐天,弟随即和而唱之,记以袍泽诗义,文朋情怀。(建军)
之 九十四
心胸唯有存善根,
见性明心走纵撗。
非求节高亦不显,
泼洗水墨绕梵音。
九十五
心存唯一有善根,
见性明心云纵撗。
节高非藏亦非显,
水墨泼洗绕梵音。
九十六
梦伴薛涛度三阴,
白马非马辩乾坤。
老之将至理殊深,
归隐愈知守初心。
春光一去不复返,
落幕更报三春晖。
———不计工掘,母校四川大学一百二十周年感怀!(昨夜同窗群内现不少寄情母校好诗,引吾幽情大发,今晨起唱和)。
九十七
薛涛井畔有真君,
百年树人为国兴。
白马非马通艺理,
朱竹非竹近慈情。
——今晨起意犹未尽,再赋诗一首,寄情母校四川大学一百二十周岁。“白马非马”哲学论题亦通艺理,中国画重写意,颜色已是概念色。“近慈情”乃借寓所相邻近慈寺近母之意。
九十八
翰府则畔竹森森,
伴吾南窗有三春。
前贤仁人腹经伦,
著书立论润后生。
如今披霜虽退隐,
难忘当年膝下情。
无知堂内写墨君,
裁取一段报育恩。
——母校川大百二十周岁华诞愈近,当年情景在目愈清,学子思念之情倍增,今晨又生灵悟,遂成歪诗一首,奉与同窗共勉。
九十九
母校百载誉神州,
历史悠久底蕴厚。
望江秋高再聚首,
虽是耳顺志不休。
——2016年9月28日,四川大学哲学系18位同学聚集九眼桥头,话当年叙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