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心情有些复杂,昨天原华西都市报重庆记者站站长邱盛兰同志在微信群说,“老炼”走了。这位老炼就是《重庆晨报》资深旅游记者李炼,也是“明星记者”,第一次见面,我真以为是尹相杰莅临新闻发布会现场,他们长得太像了。我见证了老炼的高光时刻,他教给了我采访经验。
2001年,我刚大学毕业,就职于《华西都市报》重庆记者站,当时负责发改委、经信委、旅游局等口线的采访工作,而每周四的晨报、商报、晚报必买,因为当天各大报出旅游专刊,学习才能进步,研究才能灼见,当时主持重庆晨报旅游专刊的王牌记者就是李炼,商报是程玉兰,晚报是王敏,还有新华社重庆分社的刘刚,可谓是当时旅游新闻圈的风云人物,无论是旅游局还是景区新闻发布会,都是座上宾,在传统媒体独大的年代,报社、电视台、广播是旅游宣传的主要喉舌和工具。
印象最深的是,我第一次下区县采访。2001年,受中国旅游报重庆记者站记者陈斌邀请,去丰都县宣传旅游工作,见面寒暄,老炼、王敏、刘刚等大记者都悉数到场,第二天,在丰都县副县长陈航带领下,我们实地采访了澜天湖,犹如漏斗形状的天坑,巨大无比,厚厚的草甸、蓝蓝的云天,空气清新,老炼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提了很多建议和意见,印象深刻,这是资深旅游记者的特长,因为见多识广,走的景区多,自然经验丰富。
当年重庆到武隆走老路,沿乌江溯流而上,采访车时常在路上抛锚,石子儿路,还不时有塌方,但当时华邦制药开发武隆旅游如火如荼,自然离不开媒体记者的宣传报道,有老炼在车上,自然笑声不断,开朗幽默是老炼的特长,也是饭局、活动的“中心”,更是收藏爱好者,一次他邀请大家去他家做客,见识了他收藏的门窗等物件,这个爱好一晃就坚持了20多年,据公开资料显示,公众是这样评价的:李炼,笔名老炼,资深媒体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副总干事、年画民艺馆馆长,知名年画收藏家,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昨天《重庆日报》发布一则讣告:“重庆晨报职工李炼先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于2021年2月4日去世,享年59岁。疫情期间,丧事从简。”一位老友,一位故交,走了,但他不寂寞,就在老炼离开的前几天,与他形影不离的好友“鱼肥”也猝然离去。在送别“鱼肥”的那晚,有朋友见炼哥很憔悴、很悲痛。平时炼哥是个快乐的人,那天基本不与大家交谈,朋友小迟老师说:炼哥今天情绪很低落,没想到事隔两天,5日凌晨4点,炼哥走了。
愿天堂没有脑溢血,愿天堂也有收藏圈,让老友不寂寞,有新闻可写,有年画可收。(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