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国内
问道玄墨 青城回眸

发布时间: 2023-10-16 13:31 来源: 巴蜀在线网 字体: [增大] [减小]

摘要: 由中国书画家(香港)电子商务协会、环球旅居(香港)出版社、书画e家(香港)投资收藏分享平台,联手发起打造的“青城玄墨”艺术品牌,首次筹备会昨日在都江堰市成功举行。


问道玄墨 青城回眸

作者:无知堂主孙友军

        由中国书画家(香港)电子商务协会、环球旅居(香港)出版社、书画e家(香港)投资收藏分享平台,联手发起打造的“青城玄墨”艺术品牌,首次筹备会昨日在都江堰市成功举行。

       中国绘画与道家哲学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长期的绘画演变发展中,道家思想发生着重要内在作用。道是宇宙一切事物的最终根本。巜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无限的,它的基本型便是“一”,“一”化分为矛盾的两仪就是“二”,“二”又不离于“一”,便是“三”,由是生发万事万物。宇宙一切事物都是相通的,同一的。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通于一切,支配一切。

       作为绘画艺术,当然也不例外,道在绘画中的体现就是画道。画道通于宇宙自然之道,反映着绘画艺术的根本规律,是绘画活动一切技法形式的内在依据。道家一般不直接论述艺术,但其对道的论述中,已对艺术的本质规律进行了深刻提示,这些提示被历代的艺术家们所奉行实践。

      《老子》对美的本质规律有如下提示:一是美与丑的相对应性。巜老子》云:“天下只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只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无单独绝对之美,亦无单纯绝对之丑。二是美与丑的统一性。美丑是对予盾,即“二”生于“一”又不离于“一”。三是美与丑的互补性。老子认为矛盾的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长短相交”,“有无相生”,美丑互衬而显出。四是美与丑的转化性。老子认为两仪之间是互相转化的,美与丑亦是如此。《老子》云:“大巧若拙”,“盛德若不足”。五是美的最高准则:艺术的发展最后归于朴。朴即道,道法自然,自然为美的极则。六是变新。老子认为道运行永无竭止,表现为事物发展无穷无尽。“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无成势,无常形,”“有法无法”,“时变是守”。艺术也是如此。七是守本。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本,万物之母。而万物是道之末。守来方能得其末,得母方能得其子。而既得其子还当“守其母”。因此圣人“唯道是从”。画家亦然。

        中国绘画史上凡重大变革发展时期重要的艺术家,都与道家思想的演变与影响有着明显的关系。汉代艺术雄厚浑朴,率真自然,变化多趣。目前所见的汉代石刻、画像石、画像砖、碑刻等,无不神完气足,浑朴自然,有法无法,意味无穷,渗透着道家们辩证思想。傅山云:汉隶“落笔浑不知如何布置,若大散乱,而终不能代为整理也。”常人学识隶,“其天机自然之妙,竟以安顿失之。”

        魏晋顾恺之的艺术思想主要来源于玄学。玄学之玄来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以《老子》《庄子》《易经》为宗,称“三玄”。玄学的核心概念是“神”。“至虚而善应,则以道为称;不思而玄览,则以神为名。”由此顾氏提出“传神”论。顾氏强调“荃生”,生则有神,荃生即荃神。亦出巜庄子》:“荃之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引伸之,形之所以在神,得神而忘形,故顾氏云:“四体妍蚩,本忘关于妙处。”从理论上突破了模拟外形的束缚。

       晋末宋初,“老庄告退,山水出兹”(《诗品》)。诗画皆然。山水诗山水画的出现实玄学影响所引出。宗炳巜画山水序》云:“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表明山水画的宗是以美的形式体现道。

       唐初重道家,因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佛教中产生出“禅宗”一派。有人称之为“披天竺式袈裟的魏晋玄学。”画家吴道子受道家影响最深最著。王维好禅学。其诗云:“洗心岂悬解。悟道正迷津”。唐代绘画理论以张彦远最著。他提出“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种绘画等级,以“自然”者为最高。又谓作画“不患不了,而患于了。”又云:“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哉!所谓画之道也。”

       五代?黄休复提出论画四格,以“逸格”列于“神”、“妙”、“能”之上。据记载黄本人好道家学,并喜练丹制药之术。(见《益州名画录序》)五代山水画大盛,作者如荆浩、关仝、李成等均为隐逸文人,这些隐逸文人都与道、禅思想有密切联系。

       北宋山水以范宽、郭熙最著。而范宽“仪状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好道。”(《图画见闻志》)郭熙则“少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家世无画家,盖天性得之,遂游艺于此成名。”(郭思《林泉高致?序记》)人物画家如郭忠恕、孙知微、石恪、武宗元等都深受道家影响。李公麟则兼崇道、禅,“学佛悟道,深得微旨。”(《德隅斋画品》)

       宋代儒家,在道家和禅宗影响下产生了理学新派。理学开创者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即脱胎于道士陈搏的《无极图》。理学家程颐云:“天有是理,圣人循而行之,所谓道也。”(《二程遗书》)可见理即是道。不过理学是把宇宙本质与社会伦理视为同一的。宋画的成就与理学有关,理学重理,宋人作画亦重理,由于重理,加深了观察与研究,提高了表现的真实性和深刻性。文人画的开创者苏轼属理学中蜀学一派,蜀学产生于道教发源地四川,受道家影响最深。故苏轼诗词颇近于李白。他认为画家须“有道有艺”。又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均见《东坡集》)所谓天工,也就是道家所谓自然,清即是高雅,新即是创变。此外,文同、米芾父子、梁楷等亦都受道家影响很深。

       元代道教盛行,画家多与道士交游,为道家所感染。赵孟??号“松雪道人”,“神情简远,如神仙中人”。(《研北杂志?卷下》) 尝从名道士杜道坚游,“执弟子礼”。(《松乡先生文集?通玄观记》)元四大家中,黄公望号“大痴道人”,曾入全真教为道士,“原居淞江,以卜术闲居,目今弃人间事,易姓名为苦行净竖。”(《录鬼簿》)倪云林则亲称黄公望为“老师”。其兄倪文光是道士,为道录官。云林晚年亦“黄冠野服(道士装),浮游湖山间,以遂肥遁,气采愈高。”王蒙为赵孟??外孙,倪云林题其画云:“临池学书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清闷阁集》卷八)可知王蒙亦好道。吴镇自号梅花道人,曾引陈简斋诗来论画:“意足不求形色似,前身相马九方臬。此真知画者也。”(《铁网珊瑚》卷一)其他画家如曹知白“尤喜黄老氏之学”。(《玩斋集》)清宫著名道士。

        明代画家沈周、文徵明多受元四家影响,唐寅狂放不羁,更多道家意味,宫庭画家中,吴伟赐称“画状元”,家世信道教,其父好炼丹而破家,故少时孤贫。(见《画史会要》)“性赣直,有气岸而豪放。尝遇庞老人击石得髓,伟饮其半,遂以画名。”(《画史汇传》)这种传说是颇与道教有关联的。明代心学最盛,心学原是理学之一派,始于陆九渊而盛于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是“心”。陆九渊云:“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与曹宅之》)又云:“道,未有外乎其心者。”(《敬斋记》)可见“心”与理与道实即一回事。不过心学是把精神心灵与伦理、宇宙本质三者视为是同一的。心学对于明清艺术又发生很大影响。明代最富创造特色的是陈淳和徐渭。陈淳“意尚玄虚,厌尘俗。”(《画史汇传》)其子陈栝“饮酒纵诞,有竹林之习。”(《画史会要》)陈淳父子是颇有道家特色的。徐渭号“青藤道人”,自作墓铭云:“山阴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词,及长益力,既而有慕于道。往从前长沙季先生究王氏(阳明)宗旨,谓道类禅,又去叩禅,久之,人稍许之。”(《青藤书屋文集》)可知徐渭对道家、心学、禅宗都有研究,但最推重道家,一直以道人自居,并注释《参同契》。其《题画枯木竹石》云:“道人写竹并枯丛,却与禅家气味同,大抵绝无花叶相,一团苍老莫烟中。”明末董其昌与道士禅僧往来密切,他注重书画健身,注重妙悟,注重学古善变。曾云:“近代高手,无一笔不肖古人者。夫无不肖,即无肖也。谓之无画可也。”袁宏道闻之悚然曰:“是见道语也。”(《竹林集序》)

       清初画坛分两大系,四王、吴、恽为一系,宗董其昌。恽南田云:“作画须有解衣磐礴旁若无人意。”又云:“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南田画跋》)这些都是体现道家思想的。清初另一系是四僧一道。即八大、石涛、石谿、渐江、傅山。其中傅山曾为道士,崇尚道家及心学。石涛、石谿、渐江都是禅僧,而受道家影响很深。渐江以倪云林为宗,石谿以黄大痴为宗。石涛虽是禅僧却是“有冠有发之人。”(《致八大山人书扎》其《画语录》云:“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立于何,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一画”之“一”即《老子》“得一”之“一”。一即道。一画即是道的体现。石涛的艺术思想多受道家影响。八大山人当禅僧的时间并不太长,后即转为道家。他的画有诙谑的特点。自云:“小臣善谑宗何处,《庄子》图南近在兹”。(《八大山人诗抄》)清中叶的扬州野逸画派,大皆好道或好禅。八怪中最突出的是郑燮,他自号板桥道人,有《道情》十首,其九有云:“吊龙逢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郑板桥集》)书画超豁狂放,为人狂逸不羁,都是道家影响的体现,清末海派以吴昌硕任伯年为著,伯年自题《蝴爪》册页云:“席上蠊爪初萼,就南田翁写生法,然南田有神韵,余则不相象而已。如何!如何!”可见其离形得似,旨在神韵的艺术倾向。吴昌硕远以青藤、八大为宗,近取诸家之长。尝作一联云:“风波即大道,尘土有世情。”(载《艺苑掇英》)又题画菊云:“十亩东篱菊,生涯重醉翁。镵夫同谷意,瓮抱汉阴风。作枕仙应借,餐英道未穷,重阳来就汝,寒色洗双瞳。”(《吴昌硕画集》)吴氏思想亦颇受道家和禅宗影响。

       现代画家如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石鲁诸家,其艺术亦闪耀着道家哲学思想的光辉。齐白石云:“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之间”二字源出《庄子》,深含道家思辩思想。其意唯黄宾虹深知之,他说:“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又有诗云:“六法传丹青,造化育万物。圣人原法天,惟人与天近。重道根自然,骊黄牝牡间。”(《黄宾虹画语录》)石鲁对道家哲学领悟很深,并喜道家内丹功,故笔法气力过人。潘天寿云:“无法,画之始,有法,画之立,始与立复融结自然,忘我于无间,画之成,三者一以贯之。”“法自画生,画自法立。无法非也,终于有法亦非也。故曰,画事在有法无法间。”(《听天阁画谈随笔》)亦是源出道家的。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艺术都与其本民族的文化学术思想分不开,特别是与哲学思想分不开,中国绘画尤其是这样,由于中国数千年传统学术一直没有间断,成就很高,自成体系,自具特色,故而造成了中国绘画独特的艺术体系特色。道家对绘画的影响则多在艺术本身的内在规律方面。今天的书法国画常用理论术语中,依然渗透着道家思辩哲学的精华。

       不了解中国哲学就无法了解中国画,而中国画的研究继承与发展,则有待于艺术家对传统哲学的发掘研究和发扬光大。(无知堂根据有关资料编撰)



发表评论0 喜欢
看不清?点击图片更换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温馨提醒|网站声明
投稿邮箱:bashuol@163.com 24小时值班热线:13008332538 QQ:3159000539
Copyright © 2006-2021 Bashuol.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渝ICP备15006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