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国内
从文同东坡“折技竹”的传承看中国画回归的必然

发布时间: 2024-10-04 01:10 来源: 巴蜀在线网 字体: [增大] [减小]

摘要: 从文同东坡“折技竹”的传承看中国画回归的必然
从文同东坡“折技竹”的传承看中国画回归的必然

不去模仿任何东西,去万物的性灵——得意忘形的断想(四十二)

从文同东坡“折技竹”的传承看中国画回归的必然

        孙友军

           一

       因不久前的一个偶然缘份,迫使我不得思考中国墨竹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与可东坡的文墨能健康有序的延读下去吗?这勾起了十多年前一段艺坛佳话。新星书画名家程风子心梗早逝已数年,但仍使我久久难以失怀,不时回顾翻阅风子书画集,从中吸取养份。我与风子结缘是因数年前一本权威书画杂志上他的几幅作品。经我手的书画集不计其数,因知其当下的画展画集基本上皆是行画(千篇一律,似曾相似)充次其间,这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画展除特别有个性的外基本不看,看画集均是快速翻篇一闪而过,但当发现有夺人眼球者,立即倒翻从中找到并撕下留存。被我撕下的程风子的作品我至今还保存着,不时找出来品鉴一番。我与他神交到他仙逝也有十余年了,还未曾蒙面,只是隔空心灵感应。其间我曾多次在画评中提到他推崇他。他始通音乐,后专攻书画印,并很快打进去,又很快打出来。特别是他将自成一家风格的“丑书”的笔法墨法呈现在他的画中,充分彰显了中国画的核心价值——以写见意。他的画可用八个字来表达:率意洒脱,妙趣横生。彼人妄言,他的画与陈子庄的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在画面的节奏气势上已超越了陈子庄。还是听听诸大家怎么评风子 吧:杨延文说,“源于传统,自出新意,笔墨亦好”。王镛说 ,“ 朴拙 ,于不经意中颇见匠心 ”。石开说,“ 相貌堂堂而作“丑书 ” ,我所见者二人而已,风子占其一。用刀如荒原野马无拘束 ,边款也好”。何应辉说,“简质,奇拙,清旷”。沃兴华说,“用笔如切如磋,线条坚浑刚硬”。这些大家的点评虽只三言两语,但对风子的艺术创新探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

       然而,有一次我在一个书画朋友圈中发的一篇短文,将程风子的大写意山水画作品作为范本推荐时,有一位群友( 微信匿名 XX X)把程风子当今少见的颇具内涵的大写意画看成是简笔画,指责我不应该把这种画拿出来让大家学习。当时我把他当成是一个看不懂画的普通人,也就不在意了。事也凑巧,事隔一年多后,我在海南过冬时从微信中看到一群友发的程风子要到成都办画展的预告。我当即说了上面的遭遇并表达了又失机会很是遗憾的心情,没想到当即一个群友告知了当年看不懂程风子画的人的真实姓名。于是我打开百度很快查到了这人,并很快知道了这个人不但是画家,而且还是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科班出身且年事己高的职业画家,还是个作品多次入选国展的中美协会员,并且担任某地级市书画院副院长。这引发我的沉思,为什么这么专业的人看不懂中国画呢?经分析思量,原来是在中国画的源头上对不上题。当今美术教育出了问题,很多美术学院在用“西画改造中国画”的影响下不设国画课了,也很少有教中国画的老师了,只教学生用素描(正宗中国画是应用书法笔法笔笔写出)创作变了种的中国画?。出了校门的这类画家远离正宗的中国画根系,看不懂真正的中国画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有目共睹,当今画坛的画家大体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泥古不化。这类所谓的画家按老祖宗己经设计好的绘画程式、套路画画。这个最省力,这类画家穷其一生死抠技法,有的追随古人可达到炉火纯青,以假乱真的地步。当今行画大行其道盖出于此。第二类画家就是上面提到的用素描代替中国画的底子——书法,甚至抛开文房四宝靠塗、抹、描制作出变了种的中国画。出自这些画家之手的画看上去很逼真,画得细,画得复杂,画得花梢,画得大,画面很有气势夺人眼球,很受众人喜爱,并已成为主流误导国民。我认为这类画拿回家补补墙,附庸风雅,美化生活,仅此而已,无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第三类就是“实验水墨”,因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详解了。第四类就是守正创新的画家。这类画家具备三大特质:一是有人格魅力,起码不因金钱去出卖艺术,二是有较高学养,三是有扎实的书法功底。这三点是恒量是否是一个真资格的真正的画中国画的画家的标准。这类画家历代都是凤毛麟角,当今更是如此。他们的画传承有序,既能在古人那里找到基因,又有自我,其画独树一帜。这类画家基本上不与当下所谓的主流沾边,更不随波逐流。他们“以意孤行”坚守自已的艺术高地孤芳自尝,其画虽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传承价值,但因当今艺术生态不佳,文化乱象,一般都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历练。程风子应归进这类画家。上面说到的看不懂程风子的画那位科班出身的画家应归到第二类。

        如今文化生态乱象,第一类画家抄古人抄他人今人;第二类画家用西画改造中国画,用素描取代中国画以写见意的精髓,制造转基因变了种的所谓中国画;第三类实验水墨,基本上用泼染完成一幅作品,难以见到正宗中国画中的笔意。以上三类画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绘画功力有的可达到炉火纯青,画什么象什么,用靠烂熟于心的技能制作打磨出一幅幅精美、艳丽、壮观,颇具视角冲击力的但无内在气质的属于大众娱乐的产品。这些人急功近利不注重文化积淀和国学修养,不注重正宗中国画所要求的书法功力训练,加之这两者的修练是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他们只好把眼光停留在技术层面,把画得象能受到大众追捧,能迎合市场买到钱,能参加各种展览获奖,成为美协会员作为最终目标。一个真知格的画中国画的画家,首先必须是一个诗书画印文一体综合修养较高的人才,这是因为中国画不是再现的艺术而是表现的艺术。可现实中他们由于受西化教学体制的局限,离以上要求相距甚远。他们中有的人虽名气不小,但难以“中得心源”,始终还在象与不象的技术层面打转转,根本就难以甚至是一辈子都理解不到中国画的内在奥秘,感悟不到画中高古的笔墨关系及人文气质!

                                                                     三

        可以毫不夸张的断言,前三类画家根本说不上“原创”(对此本人另有专论)。他们的画,后人是不认的。后人因不存在当今的各种干扰,无今天的乱象环境,真正能做到只认作品不认人,使第四类画家终于有了出头之日。陈丹青曾说:中国美术史就是一部大规模的淘汰史,不怕你在体制内,在圈子中山头上有多风光,靠关系、权力、平台,呼风唤雨,把自己包装得多么华丽,怱悠大众,但只能得势得利一时。还是那句话,你死后若干年有后人为你办画展,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坚信,程风子的画定能传承,遗憾的是他未能攀上另一座高峰就英年早逝了。

        可悲可忧的是,在用西画改造中国画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一代又一代有文凭而传统国学根底浅薄的人,把持着书画创作的主流并误导社会,把独立于世的中国画引到了崩溃的边沿(历届美展转基因中国画充斥其间就是例证)。好在已有不少有识之士,特别是书画艺术高地的一些专家学者,在文化复兴的感召下,撰写出了不少有见地正能量的文章进行抨击,大声急呼中国画要回归原点,在守住传统底线,守住中国画的根的前题下,百花齐放推存出新。

       在如此险象环生的艺术生态环境下,我们该怎么办,这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公民应该很好思考的问题。就拿中国墨竹如何传承来说,就很值得重视和研究。为什么我要拿中国墨竹说事呢?大家都知道,文同苏轼是我们的四川老乡,还是“中国墨竹”的鼻祖,创立了历史上十五个画派之一的“湖州竹派”。但文同和苏东坡为什么能成为鼻祖却鲜为人知。竹画在北宋前就有人为之,但那时画竹者多用双钩和染色画全竹。文与可和苏东坡画竹用毛笔如同写字一样,把竹写成黑色,并只取一段表现竹之气韵气节。这种黑色“折枝竹”脱离客观具象的约束,进入探索抽象美的范畴。正是这一创举确立了文同和苏东坡中国墨竹鼻祖的地位。“折枝竹”书写性特强,主要用书法的中锋、侧锋,甚至八面出风,笔笔到位书写出来,一气呵成。“折技竹”寥寥几笔,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底。画面以概括抽象构成,充分表达竹韵竹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简约的线条和墨色为特点,展现出深远的精神内涵。“折枝竹”十分注重笔墨的运用,通过笔触的轻重、快慢和墨色的深浅、干湿,表现出竹子清正高洁、高风亮节、刚正不阿,寓意深远的精神特质。它融合了道家、释家、儒家等思想,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追求内心平静、超脱尘世的境界。在欣赏中国墨竹画时,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折枝竹”画面的美,更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因此,中国墨竹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深受国内外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可现实版的“中国墨竹”并非全是如此,一些机构办的不少画展、出版的不少画册,出现了大量的貌似风光画的墨竹,这些用描、塗、抹,甚至用素描制作出来,画得精细、艳丽,构图复杂的作品,从根本上背离了中国墨竹(折枝竹)的人文内涵及其笔墨精神。

        这令人十分堪忧!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墨竹的文墨继承会跑偏吗?“折技竹”会断代吗?文同会后继有人吗?(2024年十月一日于溪云书院)

下为文同“折技竹”:

下为苏东坡“折枝竹”:

以下为当代画家画的“折枝竹”:

以下为孙友军金错刀刻写竹:

以下为藐似风景的竹子图:

以下为实验水墨:

以下为程风子大写意山水原创作品:

发表评论0 喜欢
看不清?点击图片更换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运营机构|网站声明
投稿邮箱:bashuol@163.com 24小时值班热线:13008332538/15928542182 QQ:1374707411
Copyright © 2006-2021 Bashuol.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渝ICP备15006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