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巴蜀在线四川成都9月1日讯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进一步激励广大青少年牢记革命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珍惜美好生活、肩负时代重任,由四川省青少年宫协会主办,成都市青少年宫、汶川县青少年宫承办的“重走红军长征路?共筑少年中国梦”——“发现之旅”青少年公益成长励志营于8月22日-26日展开。本次成长励志营营员分别是由成都市关爱失足青少年协会、锦江区总工会和金牛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选送的留守儿童或贫困学生。
8月22日,“发现之旅”——“重走红军长征路”青少年公益成长励志营在汶川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拉开了帷幕。开营仪式上,老师向营员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行程及注意事项,并分发了红军护照,带领营员们宣誓,继承革命的优良传统,学习红军长征的坚毅精神,努力成为合格的“小红军”。开营仪式结束后,老师组织营员们开展了破冰游戏,相互认识彼此,并在汶川县青少年抗震救灾示范基地进行了4D地震演示体验学习。
第二天,“小红军们”早早的从映秀出发,途径汶川县城,领略了米亚罗峡谷的风光,穿越了宏伟的鹧鸪山隧道,来到了马尔康卓克基。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距马尔康县城7公里的卓克基镇西索村。寨始建于1718年清朝乾隆年间,为四层碉房,1936年毁于大火,1938年-1940年,土司索观赢组织人力进行重建。1935年7月,毛泽东同志及中央机关长征途中曾在官寨住宿一周,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讨论了民族地区的有关问题。“小红军们”迈入官寨,聆听老师的讲解,探寻红军的历史痕迹。
官寨参观结束后,“小红军们”来到了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纪念馆主要记录了红军转战阿坝及长征的伟大壮举。在馆内,“小红军们”发现了许多未曾听闻的故事:“牦牛革命”、“三进三出马尔康”以及阿坝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深厚友谊等等。
红军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长征中红军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激励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辉煌的强大精神力量。
“发现之旅——重走红军长征路”的第三天,“小红军们”离开了马尔康市卓克基,前往红原县日干乔大沼泽(海拔3300-3500米),这一片茫茫沼泽地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这片茫茫开阔、连接天际、泥潭密布的沼泽地,天气变化无常,即使是仲夏季节,时而寒流滚滚,时而暴雨倾盆、狂风、冰雹、风绞雪随时可见。对于长期南北转战的红军,行装早已减少到不能再减少的程度,单薄的衣服破烂不堪,入夜寒流彻骨,只好三三两两挤在一起,互相吸取一点发自体内的温暖。更严重的是缺乏粮食,只得挖野菜,煮皮带,喝凉水,想尽一切办法充饥。茫茫草地如此残酷无情,不知夺去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
日干乔大沼泽拉练结束,“小红军们”回到了安多藏家部落。晚上,伴着五彩的晚霞,藏族小伙儿为“小红军们”点燃了篝火,并带着大家跳起了锅庄舞。“小红军们”也展示了自己准备已久的节目,唱歌、跳舞、烤全羊,其乐融融。仿佛回到了许多年以前藏羌同胞接纳红军、支援红军的情形。
凉爽的露水,火红的朝阳,新一天的征程开始了。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营员们分组开展了团队活动,享受着大草原的清新,表现优秀的营员得到了丰富的奖品。
尽管草原再美,“长征”之路还等着“小红军们”前往追寻。午餐后,收拾好行李,“小红军们”便踏上了前往松潘的征程。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过松潘草地,在县城以南建立了七个地方苏维埃政权。
本期“发现之旅”公益成长励志营活动中,“小红军们”经过了汶川县、理县、马尔康市、红原县、松潘县和茂县,共计六个区(市)县,翻越了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查真梁子(海拔4345米),穿越了雄伟的鹧鸪山隧道(海拔4420米),行程近2000公里;领略了风光秀丽的大草原,体验了丰富多彩的藏羌文化,感受了红军长征路的艰辛,也学习到了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长征精神。
文/刘宇洋 编辑/彭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