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国内
网红重庆:洪崖洞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 2018-06-15 10:55 来源: 中国巴蜀在线 字体: [增大] [减小]

摘要: 编者按 重庆,一座具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山城、古城、历史名城,独特而丰富的建筑文化,铸就了具有独特气质的重庆建筑,坚固雄伟的老城门、依山而建的吊脚楼、西部第一的轨道建设……从传统到现代、从建筑到艺术,城建档案都一一记录在案,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书香。

      城门是重庆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世界城市史上也是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所有拥有古老城墙城门的城市都足以为此而骄傲,因为他凝聚着筑城先民的精神,也浓缩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重庆城也是如此,整个重庆城历史上都是被长长的依山而建的城墙所保护着,洪崖洞的前世叫“洪崖门”,就是古重庆城门之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到处都在疯传着这样的信息:洪崖洞的仿古建筑在灯光的交相辉映下,与日本著名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的画面非常相似。再加上随着抖音的全民化,洪崖洞也被带火,并在今年五一期间红透半边天,成为重庆最具特色的网红建筑。

前世:

“洪崖滴翠”渝城八景之一

      洪崖门,曾屹立于嘉陵江畔,处于临江门与千厮门之间,城门筑在一片高崖石壁之上。据《新元史·汪世显传》载:汪惟正于至元八年(1271年)与两川行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夺洪崖门,获宋将何世贤。这段文字表明,洪崖门建造年代较早,原本是一道开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烈战事。

      大约始建于宋代的洪崖门,初时是道开门,直到明洪武四年戴鼎在彭大雅旧址上筑石头城时,洪崖门这才失却功能变成了一道闭门。清代重庆城区划分为二十九坊,城门外编为十五厢,洪崖门内地区属洪崖坊,附廓之区为洪崖厢。

历史上曾为军事要塞的洪崖门,历来也是重庆城的一大胜景。明人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引旧志云:“城西雉堞下有洞曰洪崖,覆以巨石,飞瀑时至,亦名滴水崖。有元丰时苏轼、任仲仪、黄庭坚题刻。”“洪崖滴翠”,被列为《渝城八景》之一,久负盛名。洪崖洞在门外,是一个巨大石窟,重庆人把它叫做洪岩洞,又叫神仙洞。

      相传古代有个神仙,大号洪崖仙人,晋代大学者郭璞曾写下“右拍洪崖肩”诗句,将其拟人化,引来后人讴歌绵绵不绝。清人巴县知县王尔鉴诗云:“洪崖肩许拍,古洞象难求”;川东道张九镒吟哦:“手拍洪崖肩,洞壑认仙踪”;奉节知县姜会照叹曰:“自是仙崖张画景,岚光一片袅清风”。道光二十二年,重庆知府王梦庚几度立于洪崖顶,观洞神思,望门兴叹,情乎依依,留连难舍,直到吟唱出“拍肩怀古仙,徘徊不忍去”。方才带着半醒半醉之态陶醉而归。

      名扬巴渝的别致胜景洪崖滴翠,说来全赖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那清澈鲜活灵动的水。抹石岩而下的城中诸水,大体可分为山水、溪水,明代洪崖门地僻人稀,少的是住户人家,多的是田园沟壑,城内条条小溪清亮纯净,与从西来巴山之水交汇于此,沿石崖而下,这才有了珠飞高岸落,浓翠滴空濛,翠涌大江流,波光点石头的佳景。

今生:

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群

      今天的洪崖洞,不仅是重庆历史文化的见证,更是重庆城市精神的象征。

      走进重庆市城建档案馆,这里保存着我市主城区150多万卷城建档案,翻开洪崖洞工程档案。该工程项目北临嘉陵江,南接解放碑沧白路,项目沿江全长约600米,商业建筑总面积逾60000平米,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把餐饮、娱乐、休闲、酒店和特色文化购物等六大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成为最具层次与质感的城市景区商业中心。

      洪崖洞工程项目的设计师李向北先生介绍,洪崖洞民俗风貌区项目曾是2005年重庆市政府“八大民心工程”之一,该项目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为主体,依山就势,沿江而建,远远看去,房屋构架简单,开间灵活、形无定式。随坡就势的吊脚楼群,形成了线性道路空间,吊脚楼的下部架空成虚,上部围成实体,充分彰显了吊脚楼的巴渝民俗文化特色。

       如今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已成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形成了“一态、三绝、四街、八景”的经营形态体现了巴渝文化休闲业态,“一态”指的是文化休闲业态。“三绝”指的是吊脚楼、集镇老街、巴文化;“四街”指洪崖洞的四条街:娱乐无极限“的纸盐河动感酒吧街”;重庆大观园的“天成巷巴渝风情街”;老城墙岩石崖体边古时的石板道,是“洪崖洞盛宴街美食街”;沧白路上是“城市阳台异域风情街”;街上有重庆首家法兰西风情的滨江时尚酒店。“八景”指的是洪崖洞滴翠、两江汇流、吊脚楼群、洪崖群雕、城市阳台、巴文化柱、滨江好吃街、嘉陵夕照。

背后:

洪崖洞旧城改造 全靠挖掘巴渝文化

       查阅档案资料发现,早年的洪崖洞就曾辉煌过,而“洪崖滴翠”一直是重庆八景之一。随着近代沿江码头的衰落,洪崖洞才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红火。不过,在重庆小天鹅集团2006年推出那一幢幢仿古吊脚楼后,如今,这里又成了重庆城的新地标。

“如果没有河对岸的高楼林立,秀丽灯光,就不会有如今洪崖洞的游人如织。”重庆小天鹅集团总裁何永智介绍,正是得益于日新月异的重庆发展速度,才有了洪崖洞今天的广为人知。

      2002年,小天鹅参与到洪崖洞的竞标中,竞争对手是11家颇具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其中不乏龙湖等地产巨头。作为一个靠餐饮起家的房地产外行,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当时,我还从未做过标书,和办公室主任等人窝在一起,商量着如何让小天鹅的劣势转变为优势,并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何永智说,从一开始,她就没想过放弃,“我看好这个项目,地产公司有地产公司的优势,但外行也有外行的门道。”

       何永智梳理思路后,在标书的卷首处写下了她对这个项目的理解:洪崖洞作为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不应只是房地产开发,而是应该极力挖掘巴渝文化和加强商业管理。在招投标环节,专家组对何永智独具匠心的经营理念,纷纷打出高分。最终凭着对项目的独特理解和文化挖掘,获得招标方认可,最终让小天鹅集团拿下了洪崖洞旧城改造项目。

       而为了建好洪崖洞,何永智其实遭遇过许多难关。比如吊脚楼的改造,原来并没有设计样本。洪崖洞的设计初稿和普通仿古建筑一样,只决定修5层。“但我不满意,那样的设计看上去太小家子气了。”何永智说,她于是带着设计师满世界奔波考察,最终决定将仿古建筑一直修平到沧白路,这才有了如今11层高的壮观洪崖洞。

      “可以想象,如果只是5层的仿古建筑,那它的影响力、美观度绝对拍马也赶不上如今的洪崖洞。”何永智说,11层的方案定下来了,但很快,她又不得不再改她的方案。2003年,因规划需修建千厮门大桥,洪崖洞项目得移45米,设计方案必须重新调整。“在设计稿屡次大改的过程中,我都快成了总设计师,设计方案细节上的修改更是近万次。”何永智坦言,她对洪崖洞改造项目倾尽所有,自己也曾在工地上摔伤。但何永智依然坐着轮椅,亲手把极具巴渝“吊脚楼”风貌的洪崖洞打造了出来。

“有专家说洪崖洞修得太复杂了,但我认为用‘丰富’一词来形容更准确。我对洪崖洞的理解是,它应该是一篇文章,需要起承转合,所 以一些装点是必要的,争取一步一景也是必要的。”当然,为此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洪崖洞最初的预算仅仅只有9000万元,而最终建成,共花了3.85亿元。何永智说,“洪崖洞要么流芳百世,要么死路一条。而自己的这些付出,现在看来非常值得。”

纵深:

延续城市文脉 留住重庆记忆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巴渝文化研究,推进十八梯、丰盛等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实施地名文化保护工程,延续城市文脉,留住重庆记忆。提升城市品质,让市民生活更美好。依托山城、江城的独特禀赋,优化城市立体综合开发,传承巴渝特色,注入现代元素,彰显人文精神,努力塑造现代化大都市山魂之雄、水韵之灵、人文之美。强化精品意识,使城市建(构)筑物体现出实用美、个性美、整体美的统一。

      “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重庆厚重的历史文化。”长期从事文化研究的市人大代表、市文物局副局长林必忠介绍说。“重庆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需要继续加强。”林必忠说,巴渝文化是重庆历史文化中的一部分,有三峡文化、抗战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的保护是前提,传承和研究是必须条件,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就是利用,要让市民享受到文化保护的成果,这样才能更好的留住乡愁,留下我们重庆珍贵的美好的历史记忆。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陈士国介绍,建筑是远远早于城市文化形成的,城市作为建筑的聚合,其文化的形成与城市建筑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或者可以这样讲,建筑与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紧密相关的两个要素。城市文化是城市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不仅包括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精神要素和制度规范,也包括建筑、规划、公共设施、环境等物质实体。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建筑作为城市的具象表达,受到经济、地域文化、自然、历史传统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漫长的城市形成过程中,也必然成为重要的城市文化载体。同时,优秀的城市文化也会催生出更为出色的城市建筑。

      放眼全球,纵览历史,城市和建筑的不解情缘可见一斑,从北京故宫、苏州园林、敦煌石窟、重庆洪崖洞、福建土楼到巴黎凡尔赛宫、伦敦大本钟、悉尼歌剧院等,无一不是城市文化与城市建筑的协调统一孕育出的文明结晶。标志建筑作为城市建筑的代表,很好地诠释和传承了独有的地域特色与城市风貌,展现了城市的竞争力,给人以愉悦的享受,同时,也将因其影响力提升城市知名度、凝聚人才物力,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演进。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档案不再只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起来的以备查考的原始文件”,其定义已经扩展到“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标、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我们的城建档案工作,其范围已经扩展到为民生服务、为整个社会服务。当档案仅仅是公务文书的留存,她就只能是“缠小脚”“束高阁”、不接地气的“深闺怨女”,而当她走下政治高台,脱去神秘面纱,成为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寻常燕”,才能发挥更大的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职能。


THE END




发表评论21 喜欢
看不清?点击图片更换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运营机构|网站声明
投稿邮箱:bashuol@163.com 24小时值班热线:13008332538/15928542182 QQ:1374707411
Copyright © 2006-2021 Bashuol.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渝ICP备15006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