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任总理记者会盘点:李克强睿智 朱镕基问题随便提
2014-03-13 11:20:37 来源: 中国网
每年两会上,总理记者招待会都是两会新闻报道的压轴之作。今天上午,作为两会的重磅尾音,总理记者招待会将准时召开。
背景
政府首脑举行记者招待会是新中国的传统,从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时候就已开始。但记者招待会趋于常态化、制度化,是在1993年。
21年来,两会的总理记者招待会已历任四位总理:李鹏,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4位总理在记者会上回答的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编年体纲要”,折射出时代变迁与改革印记。而他们个人鲜明的特色和风范,也成为人们回味悠长的经典。
李鹏两届任期共回答124个问题
1993年3月31日下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几位副总理准时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的记者招待会现场。
据第八届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周觉回忆,当时李鹏坐在中间,他的右边是朱镕基,左边是邹家华,朱镕基旁边是钱其琛。当天,近600名中外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有记者提问李鹏,“在今后五年任期内,您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主要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李鹏回答说,这一届政府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我们要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特别要关心那些现在还没有解决温饱的群众的生活。”当天的记者招待会共进行了1小时05分钟。
这场记者招待会,对李鹏而言,并非首次。早在199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就受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周觉的邀请,首次成为记者招待会的主角。
实际上,如果把代总理的任期也算上,李鹏担任总理的时间实际上将近11年,其间他作过11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在全国人代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次数最多的总理。
李鹏任期内,总理记者招待会持续时间约为1个小时,一般内地、港澳、台湾和外媒各有一次提问机会。其两届任期内,共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了124个各类问题,其中经济问题有20个,占到16%。
一位外国记者评价李鹏总理很“严谨”。在1988年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请李鹏总理“不带政治味”地谈谈人生信条。李鹏回答说,“我非常欣赏实事求是这句话,希望做事情不做则已,一旦要做,就要把它做到底。”
朱镕基不要提前安排,问题随便提
两会上的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制度化、常态化始于李鹏,而记者招待会真正成为两会的重头戏,则是从朱镕基任期开始。
此后,总理记者招待会不仅成为总理个人口才、风采的展示平台,更成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政策和主张的窗口。记者招待会的时长,也增加到两个小时至两个半小时左右。
据了解,设置总理记者招待会的最初之意,是提供一个采访机会给境外媒体,让其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而这一点在朱镕基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得到充分体现。
全国人大新闻局原局长周成奎曾表示,1998年,在准备朱镕基记者会的过程中,朱镕基曾定了两条规矩:第一,要尽可能把提问的机会给境外记者,因为内地记者见面机会多得很;第二,不要事先安排,记者提什么问题都可以。
朱镕基的直言到什么地步?1998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朱镕基,“人们称您为‘经济沙皇’等,您有何感想?”朱镕基直言回答“我都不高兴。”
随后,朱镕基发表了一段振聋发聩的就职感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00年3月15日,朱镕基在记者招待会上做了深情“告白”,“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2002年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总理近十次重复“有信心”、“我坚信”,并用铿锵的声音说:“我们问心无愧!”
温家宝最后一次发布会时长3小时
与朱镕基的雷厉风行明显不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风格温和了很多,心存诗人情怀的他被称作“诗人总理”。
2003年3月18日,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带着副总理黄菊、吴仪、曾培炎、回良玉出席记者会。
有记者问温家宝,和朱镕基比起来,你觉得你的工作风格会怎么样?他回答说,“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他引用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表明今后的工作态度。
2012年温家宝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无论从内容还是时间上都打破了常规。这是近年来最长的一次记者招待会,历时3小时03分钟。会上共有15名记者提问,问题涉及台湾问题、政治体制改革等,更有藏人自焚、王立军事件等非常敏感问题,其一一作答。
有记者问温家宝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温家宝说,这些年过得不易,也不平凡,“但我总觉得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完,许多事情没有办好,有不少遗憾。”他为9年来的工作不足请求谅解与宽恕,道出“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的感言。
2010年,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有关“如何促进公平正义”的提问时说:“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句话立刻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标题。
而在2012年的这场记者会上,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温家宝道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
李克强首场记者会自信睿智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副总理张高丽、刘延东、汪洋、马凯在人民大会堂与记者见面。
在为时107分钟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回答了11个问题,涉及反腐败、改革、雾霾等热点问题,并表示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媒体后来的评价称,李克强以沉稳务实、自信睿智的应答,完成了他的记者会首秀,成功展示了大国总理的风范。
针对改革问题,李克强表示,改革进入攻坚期,“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
李克强说,自己曾经是安徽凤阳的插队知青,“我是在田头锄地时得到高考录取通知消息的。”他说,正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命运,“现在改革重任落到了我们这一代肩上,我们要尽力使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
对于腐败问题,李克强态度强硬,“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
总理的实话、白话也很多,比如“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城镇化不是靠摊大饼”等。
改革和“白话”风格在今年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进一步体现。报告中77次提到了改革,透示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
在去年的发布会上,李克强与媒体分享了自己总结的“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心得,并表示:“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今天,总理的第二次记者招待会即将召开,李克强的声音将再度引发媒体公众的期待。
(京华时报作者陈荞)
纵深:
李克强,创造了大国总理的两个“纪录”。
2008年,时年53岁的他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理;
他也是共和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总理——拥有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下面是他的十个故事,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他满满的人性,满身的学者气质,是位接地气、有个性的好总理。
故事一
“我看到有家媒体报道,一个公民要出国旅游,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他写了他母亲的名字,结果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 在5月6日的国务院会常务会议上,总理的话音刚落,会场顿时笑声一片。
“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人家本来是想出去旅游,放松放松,结果呢?”总理说,“这些办事机构到底是出于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还是在故意给老百姓设置障碍?”
故事二
仍旧在5月6日的常务会上,总理说,在海南,一位基层优秀工作者参与评选全国劳模时,仅报送材料就需要盖8个章,结果他跑了几天也没盖全,最后还是省领导特批才得到解决。
“盖完章他当场就哭了。”讲到这儿,总理发问,“老百姓办个事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他在5月6日的常务会议上进一步阐释说,中国历史上,但凡一个时代的政治比较“简”,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就会被后世称为“盛世”。而中国历史上的若干次重大改革,其主线都是“删繁就简”。
故事三
仍旧在这次常务会上,总理说,他不久前在福建考察时,一位台商代表告诉总理,他在大陆营商最大的困难,不是优惠政策不够,而是知识产权得不到足够保护。
“研究出来一个东西,马上就有人模仿,打官司、找政府,没人给解决!”总理说,“我们现在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政府一些‘该管的事’没有管到位,但对一些‘不该管的事’,手却‘伸得特别长’!”
总理说,当前,社会上下已形成一个共识:厘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简政放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同时,民众也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监管”和“服务”要求。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对老百姓负责的事情,就是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责!”
故事四
在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说,他此前在某省考察水利工程建设时,询问当地负责人,为什么钱拨下去了、地也批了,却迟迟不开工?对方无奈地说,开工前需要几十项评估,“没有一两年根本下不来”。
“他给我解释了一下,有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水影响评价(水评)、能源评估(能评)、安全评价(安评)、交通影响评价(交评)、地质灾害评估(灾评)、地震安全性评价(震评)、文物影响评估(文评)、雷击风险评估(雷评),还有气象评估(气评)……”总理一口气列举了一长串各类评估,会场顿时笑声一片。
“我到一些地方考察,有些企业反映,现在表面看起来审批项目是简化了,但真要办事,还需要经过层层的中介服务。有些中介机构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市场的鞭子,收着企业的票子!”
故事五
4月17日在北京调研金融机构时,总理的原话: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喊了很多年了,最近几年呼声尤其高。刚才考察商业银行看,贷款利率普遍在6%以上。可多方面调查的数据表明,企业利润目前平均只有5%,扣除财务费用之后不就成负增长的了吗?
实体经济垮了金融怎么支撑?企业融资成本下不来,将会严重影响就业、创业,金融企业最后也会受到冲击。
有的银行收费项目消减了仍有20多项。你们想想,一个企业去贷款,你设置那么多的收费项目,有几十项,名目繁多,还搞不太懂,而且收费项目中间的运作空间又大,许多收费又不规范。所以为什么从统计上看融资成本下降了,企业却老觉得没下降?因为他们的成本不仅是贷款利率,费的成本也算进去了。
你们研究一下,还有没有改的余地?有没有能够再减再并的?能不收的要尽量免收!
故事六
“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难道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在4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说。
此前,有关部门汇报时说,国务院常务会议几项已经确定的政策,之所以迟迟没有“落地”,是因为文件起草完成后,一直按照流程在相关部门等着“会签”。
“这不是耽误时间吗?”总理立刻打断他的话说,“当时你们部长们都来开会了,会上都没有不同意见,现在难道还需要几个处长来‘把关’……中央研究了一年多,拿出政策,结果各种手续再走上一年,这不是闹笑话吗?”
6天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当场明确了一个文件运转流程“新制度”:常务会通过的文件,如果由部门联合印发,7天内必须下发;如果由国务院印发,没有重大修改意见的7天以内必须下发
[记者手记]李克强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经济学博士总理
2013-03-15 14:44 来源:对港澳节目中心
(中央台两会记者周伟琪报道)2013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经过投票表决,决定李克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这位57岁的经济学博士,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七位总理。请 听本台两会记者周伟琪报道:(出录音报道)
记者口播:今天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2957名代表出席会议,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现场音)出严隽琪宣布录音:现在宣布李克强同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掌声压混: 经过投票、计票,工作人员宣读表决、选举计票结果后, 主持会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宣布: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表决、选举结果宣布后,李克强起身向现场代表鞠躬,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掌声过渡:5秒
记者口播:在掌声中,国家主席习近平、任期届满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与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切握手,相互致意。全场再次响起长时间的掌声。
掌声过渡:5秒
记者口播:今天履新的李克强,创造了大国总理的两个“记录”:2008年,时年53岁的他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理;而在今天,他又成为共和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总理——拥有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很多国家的总理是经济学专业出身,有些甚至本身就是经济学家,掌管经济是总理的关键职责之一。目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更加错 综复杂,舆论普遍对身为经济学博士的李克强出任总理寄予厚望。
李克强,男,汉族,1955年7月生,安徽定远人,1974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法律系和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
1974-1976年 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知青
1976-1978年 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8-1982年 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校学生会负责人
1982-1983年 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常委
1983-1983年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兼全国学联秘书长
1983-1985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985-1993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全国青联副主席(其间:1991.09-1991.1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3-1998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
(1988-1994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
1998-1999年 河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1999-2002年 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
2002-2003年 河南省委书记、省长
2003-2004年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4-2005年 辽宁省委书记
2005-2007年 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2008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
2008-2013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党组副书记
2013-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
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