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仲明助学金资助了553名来自广东省20所高校的学子。早在1997年,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匿名设立该助学金,21年来一共捐资3466.6万元,累计资助了广东省高校超过1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子。
如今,许多当年受助的学子走上各自岗位后,继续传承助学助人、回报社会的仲明精神,积极参与助学扶困等公益慈善活动,让爱心薪火相传。
2018年度仲明助学金受助学子签订道德契约
追思母爱 捐资助学21载
在颁发仪式上,仲明助学金管委会负责人陈心宇回忆,1997年,衣着朴素的杨国强来到羊城晚报社,表示希望以自己母亲的名字设立仲明助学金,并当场拿出100万元支票委托羊城晚报管理发放,用于资助广东省内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唯一的要求是,让我们不要透露他的姓名”。
仲明助学金管委会负责人陈心宇回顾仲明助学金发展历程
其后,杨国强每年都按时捐赠,2006年开始捐款增加到每年200万元。许多学子于困顿之中得到来自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的资助与关怀,并逐渐走出困境。但不少受助学子心中却萦绕着一个问题:“这位资助我们的‘仲明’究竟是谁?”但那时无论是捐助人还是管理方都守口如瓶。
2007年,在杨国强默默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10年之后,《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以“感动更多人投身慈善”为由说服了杨国强,他才首次以公开身份给仲明学子写信,揭晓了这个保守十年的秘密。
“仲明”是杨国强母亲的名字,这份独特的助学金寄托了他对母亲的感恩与怀念。“我的母亲没读过一天书,但是很善良,”杨国强说,小时候尽管家里很困难,但母亲一直都很乐于帮助别人。
杨国强与大学生们交流
当天,杨国强也向学子们回忆了自己的儿时经历、奋斗历程以及仲明助学金走过的21年。“我18岁之前没穿过新鞋,读高中的时候,是政府帮我交了七块钱学费,还给了我两块钱助学金,让我得以继续学业。国家、社会给了我很多帮助,很感谢大家给我机会,让我可以做这些事。”
“我当时向羊城晚报承诺说,如果我没有破产就每年都捐,不知不觉就21年了。”杨国强说,希望仲明学子要积极面对困难、努力奋斗,做对人好、对社会好的事,“期待你们有更美好的明天”。
截至2018年11月,仲明助学金共收到捐资3466.6万元,资助了广东省多所高校超过1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子。同时,今年捐款金额也增至每年300万元,还新增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项目高校。
“受助者”变“施助者”,传承仲明助学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仲明助学金秉承“受惠社会,回报社会,让爱薪火相传”的理念,自设立之日起,凡是受过资助的贫困大学生,都需签订一份“道义契约”,承诺有能力时返还助学金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仲明助学金倡导每个受助人在道德良心上的自我约束力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该模式是至今在慈善领域仍深受推崇和效仿。
仲明志愿者代表符建风分享志愿服务经验
仲明志愿者代表、中山大学2011级仲明学子符建风介绍,仲明助学金除了提供经济资助外,每年还举办颁发仪式、素质拓展、导师讲堂等活动增强仲明学子之间的联动,激励仲明学子自强自立、奋发进取、感恩奉献。
“仲明助学金为我提供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关怀。”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王意行说。他自小是个孤儿,在社会和政府的帮助下今年考入了大学,刚刚获得了2018年度仲明助学金。“仲明助学队伍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将化为我前行的无尽动力,这份感动将让我更勇敢地追寻梦想”。
2009年仲明助学金获得者何超说,拿到中山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年,他的家庭发生突变,自然灾害、哥哥创业失败负债累累,让原本清贫的一家雪上加霜。“那时候,一片迷茫,不知生活学习如何继续……”他说,是仲明助学金给他打了一剂“安心针”,让他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由于成绩优异,他一直留校读博士,直到今年毕业。
何超说:“《小王子》里有一句话——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仲明之光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我也将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如今,何超也在为公益事业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我人生最迷茫无助的时候,是仲明给予了我最大的关怀。”1999年仲明助学金获得者刘国兴说,父亲早逝让家里陷入困境,是仲明的资助让他继续对未来充满希望。带着当时的那份感恩,他在事业小有成就时,学习杨国强先生以自己母亲的名义设立了“宋秀琴助学金”,多年来一直热心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刘国兴与大学生们分享自身经历
曾收到仲明助学金资助的范少钦在南方医科大学设立了“合众助学金”资助困难大学生,至今共资助60余人。其后,他又与本科同学捐赠10万元在暨南大学成立了“97307 助学基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困难大学生。
依靠仲明助学金渡过难关的张富建,2001年毕业至今,每年都参加仲明助学金的颁发仪式。2012年至今,他担任仲明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带领服务队开展寒暑假乡村支教、探访孤寡老人、陪伴福利院儿童、山区助学访查、高校励志讲座和捐资助学等公益助学活动。
21年前,仲明助学金种下了一颗助人、感恩、奉献的种子,21年来这颗种子已经在南粤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人从当初的受助者变为现在的施助者,继续传递人间大爱和仲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