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国内
佛字组叶 金错刀刻

发布时间: 2024-01-07 22:44 来源: 巴蜀在线网 字体: [增大] [减小]

摘要: 不去摸仿任何东西,去见万物的性灵——得意忘形的断想(十七)

        当下,用千年套路画成的看上去很逼真的千人一面的竹子充斥于市。殊不知此种再现(中国画重表现)自然界的竹子虽然能得到不少人的赞赏和认可,但随着人们对国画鉴赏力的提高,一定会觉得这种画法易于秀媚,难以高古,很难去掉甛媚、低俗、浮华、巧丽之弊垢,从而导致作品缺少文化内涵和笔墨厚重感。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是中国画的造型观受汉字造字方法的影响。汉字所指与能指的关系,不是照相式的模拟,而是一种对应关系,这对中国画的造型观的形成发生了自觉或不自觉的诱导。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方式是高度提炼的 ,注重过程 ,像书法一样,重视体现在书写过程中的书写性。绘画的书写性不但包括了用笔要像书法一样的讲求点线之美,也包括了笔笔相生的节奏之美。

       汤垕《画鉴》:“ 画梅谓之写梅 ,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何哉?盖花之至清,画者当以意写之 ,不在形似耳。”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在《秀石疏林图》上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 ,须 知书 画 本来同。” 在这里,赵孟頫提出了如何在国画中融入书法的用笔,说到以飞白画石,对于竹叶的画法需要通晓“永字八法”的用笔。其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论画》中提到:“画竹,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 道出了在画竹过程中不同部分所使用的不同笔法,干和节显劲挺硬朗,故用篆书、隶书笔法;枝叶显轻灵柔嫩,用真书、草书笔法。     

        正宗的中国画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都是“始于用笔”的,在用笔上的第一个表现就是要有力度感,而这种力度感并非是物理意义上的书写力量大小,而是在使用毛笔的过程中,徒手控制毛笔的自然运动形成的一种有力量感的线条,此之谓“写”,这种“写”的外在特征通常被描 述为“遒劲”“挺拔” “刚健”等,这是长久以来中国国画家在实践中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古人的画款多作为XX写、XX写意等。这种“ 写 ”必须加上用笔的节奏感,节奏感的内涵包含了用笔的起承转合、短长肥瘦、轻重大小、快慢巧拙、提按顺逆等辩证统一关系。

       中国书法应用在国画#国画来源于生活# 中的 “ 写 ” 在风格上有“ 拙 ”与“ 巧 ”之分 ,而拙与巧又是相互映衬的。对于巧和拙的解释,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 说文 》曰 :“ 巧,技也 。” 巧,是对技巧的灵活、熟悉、精明的运用,书法在国画中起笔以露锋、运笔以灵动为主。对于拙,《说文》曰:“ 拙 ,不巧也 。” 拙的作品能给人以一种平和、敦厚的感觉,没有巧的外在丽质,却呈现出朴素、含蓄的情调,起笔以藏锋、运笔以迟涩为主。

        纵 观 整个书 法史,巧和拙的关系一直贯穿其中。不只是在书法风格中展现出来的,也会在各种书体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体现。从先秦的大篆到小篆的整齐划一,两汉隶书的风格多样,北朝魏碑的拙朴,南朝帖学研美书风的兴盛,乃至唐人 “ 尚法 ”,宋人“尚意”,元、明“尚态”,到碑帖的此消彼长,都是对于巧与拙的追求。与此相辅相应中国画的发展也莫不如此。子曰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这段话是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壬寅初秋於海南金典心城无知堂,癸卯小寒修改重发)


以下三幅为自古至今人字组叶程式化画竹:


以下为无知堂“佛字组叶金错刀刻”写竹:











发表评论0 喜欢
看不清?点击图片更换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温馨提醒|网站声明
投稿邮箱:bashuol@163.com 24小时值班热线:13008332538 QQ:3159000539
Copyright © 2006-2021 Bashuol.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渝ICP备15006915号